字体: 放大缩小
秋意渐浓,山野间的板栗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种被古人誉为“肾之果”的坚果,不仅承载着秋日的美好记忆,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健康地享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板栗的营养价值:
名副其实的“肾之果”
板栗不仅美味,更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每100克新鲜板栗中,含有约46克碳水化合物、1.7克蛋白质、1.4克脂肪,并富含维生素B族、钾、镁、铁等多种矿物质。
中医视角:
传统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对于因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等症状有很好的辅助调理作用。
现代营养学:
板栗富含的钾元素,有助于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帮助肾脏排出多余的钠,对于部分因肾脏功能不佳导致水肿的人群尤为友好。
经典食疗方:一碗“栗粥”的养生智慧
古人早已将板栗的食疗价值融入日常饮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的“栗粥方”,便是经典的药食同源范例。用板栗搭配食材熬粥,是秋冬季节非常好的养生选择。
板栗山药小米羹
• 组成:生板栗、铁棍山药、小米、干桂花。
• 做法:将板栗去壳,与山药、小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待煮至软烂后,可放入破壁机中打成细腻的羹汤,撒上干桂花即可。
• 功效:健脾养胃,温补肾气。适合秋冬季节作为早餐,暖胃暖心。
淮山栗子粥
• 组成:栗子、粳米、干山药、红枣、生姜。
•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足量水,用文火慢熬至粥体浓稠即可。
• 功效:健脾益肾,强健筋骨。对于缓解因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有较好的效果。
食用注意事项:美味虽好,不可贪多
板栗虽好,但食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特定人群。
控制食用量:板栗的淀粉含量较高,热量不低。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约10-12颗中等大小的板栗),过量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或热量超标。
糖尿病患者慎食:板栗的升糖指数(GI值)约为55,属于中等GI食物,虽然低于大米(GI值约70),但糖尿病患者仍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食用,每天不超过5颗,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从中医角度看,板栗性温,与西瓜、螃蟹等寒凉食物同食,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温馨提示:食疗方仅为日常保健和辅助调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您有明确的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信息科 杨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