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放大缩小
近日,身体一向不错的陈先生(化名)被突如其来的乏力和腹痛击倒。本以为只是小毛病,却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后情况急转直下。当他被家人紧急送至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时,一份血液报告让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揪紧了:肌酐值飙升超过1000μmol/L! 这意味着他的双肾已几乎停止工作,生命被推向了“尿毒症”的边缘。
病情告急:肾功能“崩盘”,元凶成谜
凶险的是,化验显示陈先生的血色素在短短一月内遭遇“断崖式”下跌,仅为54g/L,不到正常男性的一半,1月前患者的肾功能还是完全正常的。
肾功能正常→急性衰竭、严重贫血、尿量减少——这一系列信号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有东西堵住了生命的通道。
肾内科医生火速会诊,高度怀疑是“梗阻性肾病”。腹部CT平扫验证了这一判断: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扩张,腹膜后出现大片异常高密度影。这团神秘的影子究竟是什么?为揭开谜底,当机立断,医疗团队一边通过急诊血液透析和输血为生命“护航”,一边火速开展病因探查。
拨云见日:“水泥”真身竟是罕见病
增强CT结果揭示了第一个“元凶”:腹膜后纤维化。异常的纤维组织如同迅速凝固的“水泥”,死死地包裹、压迫住了双侧输尿管,导致尿液无法排出,肾脏被严重憋胀积水,从而引发了急性肾衰竭。
病因何在?科室立马组织了科内讨论,同时浙江省人民医院刘岳明主任、淳安一院吴惠珍主任在查体时,敏锐地发现了被忽略的细节——患者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这一线索,结合影像学特征,让主任们将诊断目光聚焦于一种极易漏诊的罕见病:IgG4相关性疾病。随后的血清IgG4检测证实了这一精准推断:指标呈阳性。
真相大白,这是一种名为“腹膜后纤维化”的罕见病,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0.28~1.08)/10 万。正是这种自身免疫系统“调转枪口”攻击自身的疾病,在陈先生体内导演了这场危机。
柳暗花明:诊疗途中再遇“隐形杀手”
病因明确后,激素治疗立竿见影。陈先生尿量增多,肌酐稳步下降,成功摆脱了透析。正当团队以为胜券在握时,新的警报响起:复查尿常规发现了大量蛋白尿和血尿。这绝非单纯梗阻所能解释!进一步的血液检查揪出了潜伏的第二个“杀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提示合并膜性肾病。这强烈暗示,在IgG4这个‘根源’问题之下,还可能引发了新的肾脏损伤。”吴惠珍主任分析道。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肾内科团队沉着应对,为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最终的病理诊断一锤定音:IgG4相关肾病,继发膜性肾病。这表明,后出现的膜性肾病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IgG4这一根源性疾病所继发的并发症。诊断至此实现了从表象到根源的跨越。
圆满收官:科室协作谱写生命奇迹
在明确的病理指引下,治疗团队调整并优化了治疗方案。最终,患者的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尿蛋白得到有效控制,贫血纠正,顺利出院。一月后门诊随访,其IgG4及膜性肾病指标均大幅下降,CT显示腹膜后的“水泥”也明显减少。
回顾整个救治历程,淳安一院肾内科吴惠珍主任感慨道:“此病例极为罕见复杂,如同一场‘迷雾中的探案’。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精准的早期诊断、面对复杂病情的果断决策,以及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这标志着我院对疑难危重肾脏病的诊治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肾脏病科咨询电话:65035303、65035302。
肾脏病科 方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