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放大 缩小
深夜的厨房,总藏着猝不及防的意外。母亲弯腰捡鸡蛋时,髋骨传来像捏碎薄脆饼干的轻响——这并非夸张,医院骨科里,中老年人因这类“小动作”骨折的事太常见了。
我们总觉得骨头最“扛造”,可随着年龄增长,它会悄悄变“脆”,就像放久的饼干没了韧性。这种叫骨质疏松的问题,像沉默的小偷,在看不见的地方偷走骨量。原来坚硬的骨骼,早藏起了脆弱。
一场悄悄进行的“倒计时”
25岁时,我们的骨骼密度达到巅峰,如同刚出炉的饼干,扎实而有弹性。可从30岁开始,骨量便以每年0.3%~0.5%的速度缓慢流失。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骤降,骨量流失会加速到每年3%~5%,相当于饼干在潮湿环境里快速变软、失去支撑力。当骨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咳嗽时的震动、抱孙子的力度,甚至只是转身下床,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声的“骨危机”
更让人揪心的是,骨头的“脆化”往往悄无声息。它不像牙疼那样让人坐立难安,也不像胃痛那样有明显的信号。很多人直到第一次骨折发生,才惊觉自己的骨头早已像风化的石头,失去了应有的坚韧。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每3名女性就有1人、每5名男性就有1人会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而髋部骨折后,约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因并发症离世。
哪些人更容易被“脆骨”盯上呢?
➡长期缺乏运动:骨骼“用进废退”,缺乏压力刺激会加速骨量流失。
➡饮食缺钙:钙是骨骼的“建筑材料”,长期摄入不足,骨头就像少了水泥的墙体。
➡光照不足: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长期不见阳光,补钙也难起效。
➡不良习惯:吸烟、过量饮酒会干扰骨代谢,就像给饼干撒了“加速变脆剂”。
如何让骨头“远离脆化”?
骨质疏松虽“沉默”,但可防可治:
▶补对营养:每天喝300ml牛奶,多吃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适度运动:每周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爬楼梯),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让骨头更结实。
▶定期筛查:50岁以上女性、65岁以上男性,建议骨科就诊,做骨密度检测,早发现早干预。
▶改变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骨头变“脆”不是必然,就像饼干妥善保存能保持口感,只要用心呵护,我们的骨骼也能在岁月中保持韧性。别等骨折发生才重视,从现在开始,给骨头多一份“坚固”的底气吧。
1-12病区 童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