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放大 缩小
你以为心梗只在冬天高发?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夏季心梗发病率约占全年的20%-30%,其中7-8月因高温导致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比春秋季高出18%。
今天就告诉你如何躲过这颗“夏季心脏炸弹”。
入夏以来,心梗频发:莫把心梗当中暑
46岁的郑先生正值壮年,本以为身体硬朗,和家人外出游玩回来后总感觉头晕、乏力,浑身提不起劲。起初他以为只是天气炎热,旅途劳累引起了中暑,想着休息一下就会好转。可休息了大半天,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甚至出现胸闷的感觉。家人见情况不妙,赶紧将他送至医院,经过检查后被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夏天心梗的三大“元凶”
▶脱水让血液变“粥”:夏季出汗多,高温下每小时出汗量可达500-1000ml,若水分补充不足,血液黏度增加10%-15%,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引发心梗。
▶冷热温差“撕扯”血管:炎热夏天,从室外回来,进入空调房间或者马上洗冷水澡、喝大量冷饮,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刺激血管收缩,特别是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
▶熬夜+疲劳=心脏罢工: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23%。夏季夜生活丰富,撸串+冰啤酒+熬夜的消暑方式很容易导致心脏“过劳”而诱发心梗。
夏季心梗的5个信号(别忽视!)
心梗不一定是“胸口剧痛”,这5个信号请重视:
●胸口发闷(像压了块石头)
●左肩/后背/牙疼等“跑偏”痛(女性更常见,占不典型症状的42%)
●突发冷汗(突然一身冷汗,脸色发白)
●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中暑)
●气短、头晕(稍微活动就喘不上气)
黄金抢救时间仅120分钟,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增加10%!
防心梗记住“三多两少”
✅多喝水:夏季出汗多,身体容易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因此夏天要少量多次喝温水,别等渴了再喝;每天至少有2000ml水份补充。
✅多休息:夏季昼长夜短,每天要午睡20分钟,避免正午暴晒;运动宜选择在早晚温度低的时候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能够很好地呵护心脏,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快走,随时随地都能动起来。
✅多吃“清血管”食物:西红柿、洋葱、黑木耳、深海鱼等。
❎少贪凉:空调房与室外温度不宜超过5℃,进出室内外要缓5分钟;使用电风扇、空调时不能直吹身体;冰水、冰西瓜小口吃,避免洗冷水澡,避免血管痉挛。❎少激动:在夏季易燥热,人的情绪也易受波动,这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变大,造成心肌缺血;要学会“佛系”养心,可通过听轻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
突发心梗 3步救命
立即停止所有活动:
原地坐下或躺平,保持安静,减少心脏耗氧。
紧急呼救,立即拨打120:
保持镇静,告知目前的症状,所在的地点,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立即服药:
如有阿司匹林,可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如有硝酸甘油,迅速舌下含服1片,如果3-5分钟不缓解,可再舌下含服1片,最多连续三次,如果症状未缓解,不可继续服用(血压低勿用,低于90/60mmHg)。
致命误区:用力咳嗽、捶胸口、硬扛……这些都可能加速病情,导致死亡。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是并非不可预防。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更加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掌握急救知识。
1-9病区 汪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