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放大 缩小
1年前,张阿姨出现腰痛腿麻,吃了很多药症状也没有减轻。老伴刘叔叔让她去县医院好好看看,她就是不肯,总说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了,看了也没什么用。
近日,张阿姨的腿突然没了知觉,吓得刘叔叔立马叫了120。救护车将张阿姨送到了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急诊科,接诊的主治医师徐晓敏仔细询问了张阿姨的病史并对她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胸腰椎磁共振检查,同时联系神经外科主任董锦疆对张阿姨进行会诊。
“张阿姨得的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幸亏来得早,不然可能会瘫痪。”董主任立即联系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对张阿姨进行硬脊膜动静脉瘘切除手术。术后,张阿姨恢复良好。
什么是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指发生在硬脊膜上的动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它打破了正常的血管结构,导致动脉血进入静脉血管中,从而引起了脊髓静脉高压,导致脊髓水肿进而出现相应节段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之比高达4~6:1。
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疾病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神经炎等疾病。典型表现包括:
1.进行性下肢无力: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下肢的轻微麻木、无力感,以及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发沉(间歇性跛行)。走路不稳、易跌倒,逐渐发展为瘫痪。如果出现下肢轻微麻木或无力感,尤其是伴有间歇性跛行时,应及时就医。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步态异常、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
2.感觉异常:下肢麻木、刺痛,或出现“袜套样”感觉减退。
3.截瘫及大小便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痉挛性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潴留、便秘或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4.疼痛:腰背部或下肢放射性疼痛。
5.症状波动:如休息时临床症状可能改善,而运动、特定体位、憋尿可能使症状加重。
治疗及预后
1.及时治疗是关键:约70%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仍有部分患者遗留截瘫,大小便失禁等不可逆性损伤。术后可能短暂的病情加重(术后水肿),需激素或脱水治疗。
2.术后随访:需定期复查脊髓MRI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测复发风险(复发率5-15%)。
3.康复周期长: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需保持耐心。
是否可以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预防手段,但以下措施可降低风险:
1.避免脊柱外伤,控制高血压等血管危险因素。驾车时系好安全带、注意行驶安全规范,以及在生活中若有意外撞击时以正确防冲撞姿势保护脊柱等。除了日常的脊柱保护措施外,高危人群(如中老年男性等)还应定期进行血压、血糖监测,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脊柱保健操。
2.出现不明原因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时,尽早排查血管问题。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脊柱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血管病变。
温馨提示
硬脊膜动静脉瘘虽然罕见,但极容易被忽视,从而可能造成脊髓神经功能的永久损害。了解其症状,及时就医,为脊髓的健康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
急诊科 徐晓敏